从发展智慧环保,到如今全面拥抱数字化,生态环保产业与数字化的融合更加全面、更加深入。
当地政府将继续通过日本中央政府向驻日美军提出交涉,查明事件原因。日本福冈机场所在地原为美军板付基地,于1972年归还给日方。
当地政府今年1月对河流附近58处水井检测发现,有15处水井有机氟化物浓度超标。日本《朝日新闻》报道,2月下旬,日本广岛县东广岛市政府宣布在该市多处井水中检测出有机氟化物浓度超标。日本媒体2月报道,位于日本西南部的福冈机场被检测出土壤中的苯和铅含量超标,这些污染物超标的地点均位于美军基地输油管线旧址附近。东广岛市政府向日本防卫大臣提交请愿书,要求美军公布弹药库相关信息,并要求日本政府对污染源进行调查。日本民众对此表示愤慨,认为由日方负担这一费用不合理,应由美方承担。
近年来,位于日本东京、神奈川、冲绳、青森等多地的驻日美军基地周边地下水、河流、土壤甚至自来水中不断被检出有机氟化物超标,引发当地民众对饮水安全和自身健康的担忧。据日本广播协会3月14日报道,针对流经日本广岛县东广岛市的部分河流和地下水中检测出高浓度有机氟化物一事,该市政府当天发布调查报告称,有机氟化物污染源很可能是周边的驻日美军弹药库。鲁玺指出,维持升温1.5℃上限面临多重挑战,包括能源系统的加速转型与协同发展亟待推进、气候适应资金存在缺口、碳汇和碳移除技术面临多方约束等。
面临多重挑战路透社称,随着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和大气中碳含量增加,气候科学家越来越强调升温1.5℃上限对限制环境灾难风险的重要性。国际气候协议和政策的覆盖范围逐步扩大,绿色低碳技术不断创新,绿色金融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公众意识进一步提高,为维持升温1.5℃上限奠定基础。2023年阿联酋共识再次强调这一目标,并首次提出针对化石燃料使用的明确建议。这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据英国气象局预测,2024年可能是全球地表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升高1.5℃以上的第一年。各国自主贡献原则指出每个国家根据自身国情和能力自主设定减排目标,有助于提高政策的灵活性和可接受性。
英国气象局的尼克邓斯通说:暂时超过1.5℃,并不意味着违反《巴黎协定》目标。经2023年阿联酋共识再度确认,升温1.5℃上限已成全球共识。为维持升温1.5℃上限,全世界需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变暖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国际社会对它的认识也是一个逐渐推进的过程。
各国在低碳合作中往往陷入利益和责任分配不公平、不均衡的困局,在建立足够长久、高效的全球低碳合作机制方面存在较多困难。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气候科学家弗里德里克奥托说:这个创纪录的炎热年份意味着人类正在遭受创纪录的痛苦《规程》首次以行业标准的形式,规范了湿地生态修复的流程和技术实施等要求,填补了湿地生态修复技术规范标准化的空白,对推进我国湿地全面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悉,《规程》以生态优先、自然修复、科学施策、整体修复为原则,制定了湿地退化修复前生态调查、退化生态状况诊断、修复目标设定和方法选择、生态修复方案制定和技术实施、生态监测及修复效果评估等技术流程;明确了生物完整性、土壤种子库、指示物种、水质、水源补给状况等湿地退化生态状况评估指标;提出了根据退化诊断结果,并结合湿地生态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确定生态修复的结构完整性和功能稳定性等不同目标,分区分类选择自然恢复、人工辅助和生态重建等修复方式;阐述了微地形改造、基质修复、水文恢复和水质改善、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境恢复、生态监测与效果评估等技术规程;提供了常用的湿地植物种类及种植要求的资料性附表。
日前,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全国湿地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起草编制的《湿地生态修复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林业行业标准发布实施日前,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全国湿地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起草编制的《湿地生态修复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林业行业标准发布实施。
《规程》首次以行业标准的形式,规范了湿地生态修复的流程和技术实施等要求,填补了湿地生态修复技术规范标准化的空白,对推进我国湿地全面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悉,《规程》以生态优先、自然修复、科学施策、整体修复为原则,制定了湿地退化修复前生态调查、退化生态状况诊断、修复目标设定和方法选择、生态修复方案制定和技术实施、生态监测及修复效果评估等技术流程;明确了生物完整性、土壤种子库、指示物种、水质、水源补给状况等湿地退化生态状况评估指标;提出了根据退化诊断结果,并结合湿地生态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确定生态修复的结构完整性和功能稳定性等不同目标,分区分类选择自然恢复、人工辅助和生态重建等修复方式;阐述了微地形改造、基质修复、水文恢复和水质改善、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境恢复、生态监测与效果评估等技术规程;提供了常用的湿地植物种类及种植要求的资料性附表
1+N政策体系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引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等积极行动起来,逐步形成全社会落实双碳目标的合力。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联合发布第十五部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3):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中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多方面进展。2023年气候变化绿皮书从不同侧面展现了我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政策和行动。该绿皮书强调,应对气候危机,促进全球绿色发展转型,凝聚了最广泛的全球共识该绿皮书强调,应对气候危机,促进全球绿色发展转型,凝聚了最广泛的全球共识。
1+N政策体系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引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等积极行动起来,逐步形成全社会落实双碳目标的合力。中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多方面进展。
2023年气候变化绿皮书从不同侧面展现了我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政策和行动。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联合发布第十五部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3):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对于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让人民群众更好享受碧海蓝天、洁净沙滩,保障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都具有重要意义。海洋垃圾是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海洋污染问题之一。
对此,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明确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其管理海域的海洋垃圾污染防治,建立海洋垃圾监测、清理制度,统筹规划建设陆域接收、转运、处理海洋垃圾的设施,明确海洋垃圾管控区域,建立海洋垃圾监测、拦截、收集、打捞、运输、处理体系并组织实施。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让人民群众更好享受碧海蓝天、洁净沙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副主任刘海涛介绍,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关于海洋环境保护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持续改善海洋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中国的迫切需要,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
在渤海、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等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实践的基础上,明确规定划定国家环境治理重点海域及其控制区域,制定综合治理行动方案,沿海省市地方制定其管理海域的实施方案,开展综合治理。为地方政府落实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任务措施目标加紧法律紧箍咒这次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聚焦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总结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经验,有许多制度创新和务实管用的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实施最严格的地上地下、陆海统筹、区域联动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这些规定体现了系统治理的思路,多环节多举措遏制海洋垃圾入海数量,通过拦截、收集、打捞已经进入海洋的垃圾并上陆处理,形成了海洋垃圾陆海统筹治理的闭环。
海洋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强化法律责任及监督执法。
这将为巩固前期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继续深入实施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持续改善重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提供重要制度保障。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建立了海洋垃圾污染防治制度。继续实施可以向海洋倾倒的废弃物名录制度,以严格管控海洋倾倒的废弃物种类,从源头避免和减少海洋倾废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胡松琴介绍,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针对海洋倾废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国内实践经验与国际履约成果,完善审批与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
此外,完善许可及监管制度。生态环境部海洋司副司长胡松琴举例说,比如建立了海洋环境目标责任制与考核评价制度。
此外,此次修法还在海上排污许可、入海排污口、入海河流治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海洋倾废等方面作出一系列新的规定同时,在法律责任方面也增加了处罚事项、加大了处罚力度、丰富了计罚方式和处罚手段,有效解决了该硬不硬、该严不严、该重不重的问题,完善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增强了法律实施的震慑力。在我国部分沿海地区,海洋垃圾问题比较突出,尚未实现常态化清理处置,部分海洋垃圾难以降解,还会被海洋生物和鸟类误食并损害海洋生物栖息环境,威胁海洋生物多样性。
针对海上违法倾废活动频发、违法处罚偏软偏轻等问题,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提高了处罚金额,增加了一定时间内行业禁止等处罚手段,以及扣押船舶等行政强制措施。同时,确立了重点海域综合治理制度。